articles/sci-mountain-s-words-cn
/cn/articles/sci-mountain-s-words-cn/231025
["root","news-tran","mountain-s-words"]
/cn/articles/sci-mountain-s-words-cn/231025
articles/sci-mountain-s-words-en
/en/articles/sci-mountain-s-words-en/231025
["root","news-tran","mountain-s-words"]
/en/articles/sci-mountain-s-words-en/231025

拓闊金融服務版圖是香港必由之路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在未來要進一步鞏固既有的優勢。習近平主席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指出,中國會「以市場化、商業化方式支持共建『一帶一路』項目」;中方將持續深化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等領域合作,落實「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讀者不難注意到,過去中國與「一帶一路」參與各國的合作常常是以貸款協議來提供資金的;若未來更多的通過市場化、商業化方式來實行,就能夠為香港帶來龐大的發展開拓空間。此外,香港在綠色金融這一板塊發展良好,在「一帶一路」的倡議下,預料可以進一步支持各國的金融需求。在剛過去的一個月,特首李家超和中東各界人士見面,就詳盡介紹了香港的金融業務,在在反映特區政府和業界正積極準備踏上金融業新跑道。

發展中國家是金融藍海

即使從香港自身角度看,拓展其他經濟體的金融需求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內地經濟已經從高速增長階段進入穩定期,香港金融界在過去十多年得以「躺平」的爆發式資金流動將不復見,我們亟待向外開源。目前國家規劃對香港的支持、在外交上的努力,都是香港金融業自我提升、把蛋糕做大的契機,是無論如何都應該把握的。在2023年的國際金融中心排名中,前十名只有新加坡較靠近東盟,其他的都是典型的歐美經濟體城市。這就意味留給香港的藍海空間並不小。前世界銀行行長金墉在2014年曾表示,發展中國家的基建需求是每年至少要10000億美元,私營金融機構在這個領域的投資每年亦在1500億美元左右。十年後的今日,我們看到了雅萬高鐵通車,再展望未來,各國對招商引資的需求一定有增無減,將尋求全球化的金融市場服務。

克服語言和文化障礙

但在此百年巨變之際,我們亦不可簡單地刻舟求劍。過去一百多年來都一直習慣於英美體系的香港,也要下一番苦功才可以成為新興國家們的金融服務提供者。

目前,香港金融業所涉及的語言主要是英、日、韓、法、德五種語言。至於金磚國家則對俄語、西/葡語有要求(分別對應俄羅斯/中亞和巴西),如要更直接的觸及印度新興市場,還至少需要印地語、旁遮普語等。至於中東,通行的是阿拉伯語,若考慮到「泛西亞經濟圈」的可能性,更不會缺了波斯語。這還未考慮東盟內的語言多樣性。據筆者所知,香港還是相當缺乏各個「小語種」的語言人才,鮮有相關的本科課程。另一方面,在與不同民族和宗教的交往上,我們也會迎來更多的差異,香港社會的觀念能不能趕上時代?

金融服務

不同的時區和法律體系

目前香港銜接的國際金融市場,從紐約到法蘭克福橫越7個時區,加上大中華、日韓、澳紐,合計10個時區,從而產生每日18小時以上的工作時間需要。若再加上東盟、西亞,基本上是24小時運作。相應的服務和技術配套,便需提前規劃。此外,金磚國家和東盟國家絕大部分採用歐陸法系,與英美普通法不同,更遑論西亞的伊斯蘭法系。香港在這方面的人才是否足夠?目前港大、中大、城大的法律學士課程以教授普通法為主,歐陸法系只有碩士程度的「中國法」等專門課程涉及,並不是一般性的教授歐陸法系。

特首出訪中東,已踏出了難得的第一步。政府大概已意識到業界須作出相應的進化,斷不可「吃老本」。筆者期望政府盡早進行頂層設計,勾畫新的金融業路線圖,並提出具體需解決的問題讓社會集思廣益。譬如時差的問題,就可引申到港交所的辦工時間爭議,港交所行政總裁歐冠昇也曾對黑雨、八號風球的休市抱有疑惑。此例說明,社會早已存在對金融業頂層設計加以調整的聲音。香港若要面向更廣闊無際的金融地理圈,則是時候來一次整體的戰略優化。

積極主動破除障礙

目前AI雖可以相當準確地負責翻譯,但建基於大數據深度學習的AI模型到底能否準確應用在一些非互聯網主流語言上,仍有待測試(讀者應該體驗過AI的中譯和英譯仍有質量差距)。何況AI在法律上的地位難以取代人類,所以未來金融業界對語言人才的需求仍將是殷切的。在法律教育層面,香港應該提供更多歐陸法系人才以對接各國的法律體系。綜合上述,各院校宜開辦相應的本科學士課程。當然,在拓展此一金融板塊的初期,直接從各國招攬人才也是不可或缺的,同時各個法律和語言課程的擴張也意味着人才的引進,這最終會歸結到香港「搶人才」的努力成功與否。筆者希望各界抱開放的心態,研究拆牆鬆綁的政策,加快和簡化優秀人才來港的程序。

上文的觀點可能引起讀者關於中美摩擦、脫鈎的聯想,所以筆者覺得應該明確一點,正如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所說的,我們應「謀求的是共同發展、合作共贏。不搞意識形態對立,地緣政治博弈……也反對『脫鈎斷鏈』」。所以,香港務必要做加法,迎接新興國家的金融業務板塊,完全不意味減少與西方經濟體的往來,反而要強化連結及吸納已發展經濟體的市場經驗及規則。或者可以這樣說,唯有香港保持與西方國家的友好合作,新興國家才會選擇香港作為金融服務提供者,以便引進全球各國的資金和技術。全面、準確地貫徹「一國兩制」,對於實現香港「八大中心」的發展建設藍圖,是一個關鍵的核心準則。

(本文轉載自大公網https://epaper.tkww.hk/a/202310/25/AP6538263ae4b05c8857fef7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