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sci-william-s-words-2
/cn/articles/sci-william-s-words-2/230613wong
["root","news-tran","william-s-words"]
/cn/articles/sci-william-s-words-2/230613wong
articles/sci-william-s-words-2-en
/en/articles/sci-william-s-words-2-en/230613wong
["root","news-tran","william-s-words"]
/en/articles/sci-william-s-words-2-en/230613wong

國家搭好創科舞台 港人追夢自強不息

被問長大後有什麼夢想,好多人小時候會說想做航天員。還記得2003年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神舟五號」飛船成功發射,那時候香港市民特別激動,不但熱切追看電視新聞報道,後來國家首位「太空人」楊利偉訪港,同樣受到港人熱烈歡迎,引發一波太空熱潮。

230605wong

 神舟十六號三名航天員為景海鵬、朱楊柱和桂海潮(圖片來源:rthk) 

      如今,神舟系列飛船剛完成第十五次任務返回地球,神舟十六號也成功發射,把中國第三批航天員送到太空站。「神舟十六號」三名航天員分別為景海鵬、朱楊柱和桂海潮,由景海鵬擔任指令長,朱楊柱是航天飛行工程師,桂海潮是載荷專家,這是我國太空人隊伍「新成員」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首次出征太空。

  朱楊柱指,他的工作主要是負責空間站的日常使用、維護和維修任務,開展好載荷照料和試驗工作,而航天飛行工程師能分析數據,有助降低航天員出艙的風險,也令工作更為便捷。桂海潮則指出他主要負責載荷的管理、維護、維修,從事太空科學實驗,包括實驗設備操作、實驗條件控制、數據收集、整理和分析。這次乘組由三種類別太空人構成,代表國家航天計劃已有階段性進展,中國空間站已經完成建設,進入應用與發展階段,需要不同領域專才,以滿足太空站科研和運作需要。

  三位航天員中,桂海潮備受矚目。他是中國第一位非軍事背景的「民間太空人」,是一位學者、載荷專家。他的背景、經歷可視為港人爭取成為中國航天員的範例。

  去年9月,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開始了,計劃選拔12至14名預備航天員,包括航天員駕駛員、航天飛行工程師、載荷專家。最特別的是首次在港澳地區選拔載荷專家。預備航天員選拔分為初選、復選和定選三個階段。今年3月已完成初選工作,共有100多名候選對象,其中十餘名來自香港澳門的候選載荷專家成功進入復選階段,真是可喜可賀。如果有香港候選對象能通過復選和定選,可於明年初進入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訓練,港人成為「太空人」或成真,進一步推動香港青年追逐太空夢。

  中國航天科技成就驕人,遼闊的星空也能觸手可及,成為青年人逐夢的場所。近年來,我國在深地探測、深海探索領域快馬加鞭,成就叫人嘆服。只要對萬事萬物有尋根究柢的志趣,俯仰天地,總有探索的空間,我們可以憑實力投身國家科研隊伍,國家也需才華洋溢之士提升科研成果水平。

  不論是上天下海,青年要投身國家科研隊伍,先要有卓越的科研能力。香港現時在創科人才培育方面仍不夠全面,尤其是在中小學階段,仍欠缺啟發性思維教學,課程未有全面檢視、革新,加上香港社會觀念較為實際,不少年輕人為了日後易於就業,大學多會選擇修讀商科等科目,成績好的學生則選擇讀醫科,願意投身創科的學生相對較少。

  如今,香港要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特區政府計劃在創科範疇闖出新路,今後科技業界的出路會更寬廣,相信會有更多年輕人選讀相關科目,培育更多創新發展所需的科學家。願港人自強不息,共圓中國夢。

(本文轉載自文匯報:https://www.wenweipo.com/epaper/view/newsDetail/1668313610377760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