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香港亟需科研成果轉化催化器

香港要發展成國際創科中心,便得首先打通產、學、研三個環節,讓科研成果轉化為具備市場潛力的產品原型,由此建立初創企業或者獲得其他廠商的青睞,繼而入股或求購轉讓。筆者近日參觀了在佛山舉行的2023年粵港澳 ...

國家航天事業裏的香港角色

「長征」、神舟、「北斗」、「嫦娥」、「天問」……中國在太空探索領域後發先至,離不開一代代科學家的努力和堅持。猶憶2003年中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在完成環繞地球十四周後順利着陸,為國家航天事業書 ...

極端天氣趨常態 智慧城市防災變

緣起於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襲港後,社會廣泛受影響的經驗,特區政府在《颱風及暴雨警告下工作守則》加入「極端情況」的工作安排。9月8日清晨,政府首度發出「極端情況」,並近乎全日維持。相較於懸掛了逾1 ...

華為創科體系對香港的啟發

華為Mate 60 Pro手機問世,宣告了中國業界的一次厚積薄發,中國人莫不以其卓越的性能而自豪。尤其在第三方科技企業將之加以拆解並表明其芯片確實是中國自行研製的產品後,懷疑論也紛紛轉變為由衷的稱讚。 ...

發展創科既要走出去更需引進來

疫情過後,世界各地想盡辦法推創科拚經濟。香港如何在這場全球競爭中保持優勢,以脫穎而出,是每一位關心香港前途的朋友都需深思的問題。 創投資金、科技企業、技術人才是發展創科的必備要素。在「搶人才」的課題上 ...

積極尋找機遇 有效推動科研成果轉化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指出,「創新科技是激活香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他並宣布設立100億元「產學研1+計劃」,促進科研成果落地化、產業化、商品化。這些積極舉措,無疑是為科研人員、創業 ...

科學交流孕成果 彩雲長在有新天

       環覽科學進步發展,但凡世界性的科學技術知識交流,貫穿於科研活動全過程。各地科學家通過學術交流與研究成果傳播,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捕捉前沿課題、不斷撞 ...

搶人才留人才更要培養人才

香港總商會早前公布「人才短缺調查2023」,結果顯示,近二百家受訪企業中,超過七成正為人手不足而發愁,其中八成的缺才問題持續逾一年。人才爭奪戰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成敗落差直接反映於城市創收與社經 ...

全民共識拚創科 產業升級實可期

  一年變化何其大!猶記得,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六月底視察香港科學園並對一眾科研工作者予以勉勵,對香港發展創科發展作出高度肯定並寄予殷切期許,香港創科由此步入快車道。筆者偕中心同事在 ...

尋找香港科創界的「千里馬」

尋找香港科創界的「千里馬」 京港學術交流中心總裁、創新科技與產業發展委員會委員、選舉委員會委員 徐海山 蒙編輯先生厚愛,設欄「他山之石」,自是為了攻玉而來。美玉之喻,文末再向各位分曉。 海山任職於京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