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mem-news
/cn/articles/mem-news/滕锦光: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还需何助力?
["root","news","mem-news"]
/cn/articles/mem-news/滕锦光: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还需何助力?
articles/mem-news
/hk/articles/mem-news/滕锦光: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还需何助力?
["root","news","mem-news"]
/hk/articles/mem-news/滕锦光: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还需何助力?

聯盟顧問滕錦光: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還需何助力?

      近年來,推動創新發展始終是香港特區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十四五」劃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適逢香港回歸25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視察香港期間,專程考察了香港科學園。

  為何「現在是香港有史以來發展創科的最好時機」?香港理工大學(理大)校長、粵港澳大灣區院士聯盟理事會副主席滕錦光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梳理香港創科發展的優勢與不足,並為建設國際創科中心及融入國家科技發展提出建議。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今年7月1日適逢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習近平主席在港發表重要講話,並專程考察香港科學園。在您看來,目前香港創科發展有何機遇與優勢?

  滕錦光:習主席對香港創科發展非常重視,代表中央政府對香港創科發展提出了期望,這是香港未來發展創科的重要動力。

  香港創科發展的主要優勢,在於較強的基礎科研人才儲備。香港的幾間大學在基礎科研方面都做得不錯。香港是一個中西交融的地方,在機制上與國際接軌,使用英語較多,與其他國家交流比較方便,因此吸引海外人才相對容易。

  將來香港最大的創科發展機遇應當在北部都會區,從其規劃來看,從土地的釋放到人才政策,以及跟大灣區的結合,北部都會區都會為香港創科發展提供很多機遇。

  中新社記者:「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支持香港建設成國際創新科技中心。要發展創科,香港應在哪些方面發力?

  滕錦光:香港作為國際化的金融中心,盡管具備各種優勢,但在過去幾十年並未發展出蓬勃的創科產業。原因在於創新產業的鏈條很長,要從基礎研究到轉化研究,再到產品化,其中轉化研究和產品化兩部分非常重要,但香港都有不足。在有些領域,香港有足夠大的市場與能力發展其創科產業,如智慧城市或老齡化服務。但另一些領域,如微電子、人工智慧等,牽涉到工業基礎、產業鏈、土地供應、人才資源等,這些領域在香港的發展就受到制約。

  香港要發展創科產業,首先要優化土地和人才政策,釋放更多土地,有了土地才會有產業用地。吸引人才來港,要解決其住房問題,也牽涉到土地問題。

  香港需要提升與大灣區和其他內地城市的合作,因為香港本身在一些領域的市場不大。香港的科技研發成果需要跟大灣區乃至全國的市場結合,在製造業方面也需要跟大灣區乃至全國的產業鏈結合。比如理大培育的一間獨角獸公司,做倉庫儲存機器人的海柔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它在香港的倉庫數量不多,市場不夠大,但在深圳就做得很好。

  大灣區和其他內地城市,可以補足香港產業鏈和市場的不足。沒有產業鏈和市場,研發技術和應用都很難成功。1

2022年7月12日,香港首个跨境官产学研共建、专注服务创科人才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香港创科教育中心成立仪式于香港科学园举行。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中新社记者:不少创科界人士都用“黄金时期”形容现时香港创科发展前景,您是否认同?

  滕锦光:香港的经济发展现在确实到了一个阶段,全社会都认识到,在原有的经济活动,包括金融、地产等基础上,需要发展一些新的经济活动,且应往创科产业方面拓展。同时,国家也需要大力提升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在此大环境下,国家规划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香港则被定位成国际创科中心,「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到这一点。

  香港具备基础研究人才、国际化环境和先进的金融体系等优势。过去几年,特区政府做了很多努力,投入资金超过1500亿港元,以推动创科发展。上一届特区政府还推出「创新香港研发平台」,支持本地大学和世界知名的大学、科研机构,在香港科学园成立联合实验室,从事研发工作。

  所以我认为对香港而言,现在是有史以来发展创科产业的最好时机。

  中新社记者:如您所述,特区政府近年来投入大量资源发展创科,您认为目前而言是否足够?未来还期望特区政府在哪些方面加以支援?

  滕锦光:目前资源投放的力度已经不错,但未来资源投放肯定还要继续。香港的基础研究能力较强,人才很多,但基础研究的经费仍然不够。香港8间由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大学,由特区政府经费直接资助的博士生名额只有5000余个,当然学校也会利用其他经费招博士生。我们需要更多政府资助的博士生名额,培养更多创科人才。

  特区研究资助局拨款给本地大学学者从事基础科研的项目(GRF项目),在过去20多年间,每个项目的经费其实没什么变化。很多学者都呼吁希望得到改进。另外,特区政府也需要加大对应用及转化研究的投入,从而使研究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2

在香港科學園舉行的「全港大專生機器人大賽」。中新社記者謝光磊 攝  

  中新社記者:過去多年間,香港創科發展取得了哪些成果?

  滕錦光:過去20多年有項成果非常明顯,就是把幾間本地大學建設成為了世界級大學。2020年,香港做了一項研究評估,結論是香港8間大學約70%的科研工作達到世界領先或國際卓越水平。這與20多年前差別很大。

  另外,香港創科各方面都有了新發展,比如香港科學園和數位港落成及投入使用,香港正準備與深圳合作,建設位於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下的「創新及科技基金」也資助了不少項目,一些應用性的研發中心相繼成立,這些都為香港創科發展打下了不錯的基礎。

  中新社記者:香港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您曾負笈海外,並在香港執教,擁有國際化學術背景,您可否從自身經驗出發,談談中西方在創科學術及產業氛圍上有何異同?香港應如何發揮優勢,建設成國際創科中心?

  滕錦光:就學術研究和產業技術發展的氛圍而言,中西方的說法比較籠統。總的來說,所謂西方,就是一些比較發達的國家,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其文化跟中國文化不同,現代科學技術也從那邊先發展出來。中國在過去幾十年進步很大,但在一些領域跟西方還存在差距,仍需發展和學習。我們也有很多優勢,比如國家制度,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中國高鐵發展就是很好的例子。

  香港應當更好融入國家創新體系,以自己所長貢獻國家所需。國家有需要,香港也能做好,這就是很好的發展機會。比如理大參與嫦娥五號任務,為國家首次從月球錶面採樣並把樣本帶回地球作出了貢獻,就是發揮了所長。

3

嫦娥五號探測器從月球錶面採集樣本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由香港理工大學負責研製。圖為研發基地。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中新社記者:近幾年,香港逐漸開始參與更多國家級科研項目。您認為香港的科研優勢如何助力國家創科發展?

  滕錦光:香港有1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6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這些本身就是國家創科體系的一部分。本地大學也可以通過深圳研究院參與或承擔國家、各個內地城市政府或企業的科研項目。

  我認為,將來特區政府應與中央政府有更緊密的科研合作規劃,讓更多有能力的香港科學家參與國家規劃的重點研發項目,至於經費則可以雙方支援。這也是將香港科研力量融入國家科技發展計劃的重要途徑。

  從理大來說,我們希望疫情過後鼓勵更多老師到大灣區乃至全國各地城市交流,如果有城市需要且認同我們的科研能力,可以探討建立轉化型的技術研究院,提供研發空間和資金,理大提供技術和專業指導,從而將理大的基礎研究成果應用到各地。這樣也能為我們增添科研動力和資源,為國家科技產業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4

香港理大科研團隊利用小行星「絲川」三維模型以協助國家未來的小行星探索任務。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中新社記者:粵港澳大灣區院士聯盟去年成立。作為聯盟理事會的副主席、聯合發起人之一,您認為聯盟將在香港創科發展中擔當怎樣的角色?發揮什麼作用?

  滕錦光:粵港澳大灣區院士聯盟的會員,目前主要是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在大灣區工作的院士。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都是國家的科技咨詢團體,常為國家科技發展政策提出建議。對於香港創科發展及如何融入國家科技發展格局,兩院院士們也會有政策性的建議,提交給特區政府及中央政府,這有助於香港科技發展更好地融入國家科技發展,並作出更多貢獻。(完)

5

2022年8月11日,粵港澳大灣區院士聯盟於香港科學園主辦首屆「大灣區國際科創峰會」。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受訪者簡介: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校长、粤港澳大湾区院士联盟副主席滕锦光。中新社记者 陈永诺 摄

  滕锦光,香港理工大学校长、粤港澳大湾区院士联盟副主席及发起人之一。执掌理大前,滕锦光为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滕锦光作为结构工程学者,曾撰专著及两百多篇SCI期刊论文,著作被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广为引用,多项科研成果被中国、美国、欧洲,英国、澳大利亚的设计标准、指南所采纳。2017年荣获中国科技界最高学术荣衔—中国科学院院士。此外,他亦于2015年当选为爱丁堡皇家学会通讯院士,2013年当选为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滕锦光多年来获得许多奖项,其中包括2013年度获颁「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4年获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专访香港理工大学(理大)校长、粤港澳大湾区院士联盟理事会副主席滕锦光

  中新社记者 韩星童

 

(本文轉載自 中國新聞網 http://hm.people.com.cn/n1/2022/0901/c42272-32517416.html